團隊建立如何做?5 步驟打造夢幻團隊

實戰派企業家
張方駿

幫助人們更富有、自由、快樂
創業家、頂尖企業教練

多次在短短一年內,將企業從零推向破億營收的巔峰,具有卓越的商業洞察力和執行力;精通NAC(神經鍊調整術)、組織行為科學、教練技術與商業策劃,加上大量創業與客戶數據經驗,助力客戶實現質的飛躍成果。

文章目錄

要不要建立團隊,團隊建立又要怎麼做,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能夠走得遠,許多創業者當公司開始步上軌道,就會開始思考團隊建立,然而要怎麼組建團隊,如何挑選人才,本篇文章將一步步帶你拆解創業初期團隊建立的實戰心法與常見誤區,幫助你組出一支有戰力、有向心力的夢幻團隊,加速創業路上的成長與突破。

從0到1的第一步:團隊建立打造一支能打仗的團隊
從0到1的第一步:團隊建立打造一支能打仗的團隊

從0到1的第一步:團隊建立打造一支能打仗的團隊

在創業初期,資金不多、資源有限,容易被忽略的是「團隊的質量」。創始團隊的選擇與組成,往往決定了一間新創公司的成敗走向。再好的點子,如果沒有一支能打仗、有默契、願意一起扛壓的團隊,執行到一半可能就已經內耗殆盡。

許多成功的公司背後,無一不是從一個高信任、高承諾的創始團隊出發,他們不見得從一開始就資源齊全,但他們彼此信任、技能互補、共享願景,並在最困難的階段持續推進。

團隊建立前先了解團隊架構

在新創公司裡,大家「什麼都做一點」聽起來很靈活,實際上卻可能埋下效率低落、責任不清的隱憂。沒有明確的團隊組成分配與職責劃分,會導致事情沒人負責、溝通混亂,甚至拖垮整體進度。

團隊架構好處
團隊架構好處

一個有系統的團隊架構,能夠帶來以下好處:

  • 明確職責與所有權:每位成員知道自己要負責什麼,減少責任模糊地帶。
  • 提升工作效率:資源集中在最有影響力的任務上,避免重工與時間浪費。
  • 促進溝通透明:資訊流動順暢,團隊能即時對齊進度與挑戰。
  • 提高員工參與與留任意願:有組織、有未來性的團隊更能留住人才。

從一開始就建立清晰的團隊架構,不僅是分工,更是打造可長可久文化的第一步。

團隊建立8個核心原則
團隊建立8個核心原則

團隊建立的 8 個核心原則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1:共同願景比什麼都重要

創業初期會遇到大量未知與挑戰,唯有願景一致,才能在混亂中不失方向,團隊成員要認同同樣的未來圖像,否則當壓力來時,會各自解讀、各自決定,導致組織撕裂。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2:信任是團隊合作的基石

創業無法每件事都事無鉅細監控,信任能讓成員在沒有明確指令時仍主動前進,建立真正的團隊,是你即使離開三天,也不會擔心業務停擺,因為彼此知道對方會扛起責任。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3:互補而非競爭

一個團隊裡最忌諱大家都做相同的事,卻沒有人處理核心需求,找會能與你互補的人,才是最強搭配,像是技術與行銷、產品與營運的互補性,會決定執行效率與市場擴張速度。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4:態度積極是關鍵

創業不是比誰學歷高、工作經驗多,而是誰更願意堅持到底;早期的挑戰多、資源少,態度正確的人,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態度消極的人,再會也無法長期共事。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5:適應力強,能快速調整方向

市場需求、用戶反饋、產品驗證都可能隨時改變方向,團隊成員必須具備快速應變與彈性學習的能力,避免死守錯誤方向加速失敗。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6:高度責任感與投入意願

創業團隊是一種承諾與投入,責任感強的人會主動扛起進度、提早發現問題,而不是等別人提醒、等待指令才行動。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7:溝通順暢,有協作默契

意見不同很正常,重點是能不能清楚表達、彼此傾聽、快速對齊,好的溝通不只是說得多,而是能讓對方理解、進而一起行動。

團隊建立核心原則 8:有長期動機,而非短期投機

如果對方只是為了職稱或利益而加入,一旦遇到困難或無法短期獲利,往往最先退出,真正適合的創辦人或早期夥伴,是對產品、產業有熱情的人。

創業團隊建立的流程
創業團隊建立的流程

創業團隊建立的流程

團隊建立第一步:根據公司階段,選對角色

在不同創業階段,你需要的關鍵人才完全不同,與其一次補齊所有職缺,不如先了解「現在」最需要誰來幫我解決眼前的問題?

  • 產品還沒完成?你可能只需要一位技術共同創辦人+一位有商業思維的搭檔。
  • 開始測試市場?行銷推廣、潛在用戶訪談、社群經營會比行政助理更重要。
  • 已經有營收?這時候再補進營運、客服、財務、法務等支援角色。

團隊建立第二步:角色分工要明確

小團隊最怕責任模糊、任務推來推去,哪怕只有 3 個人,也要建立清楚的角色定位與負責區域。

  • 每個角色都應對應一個「成果目標」而不是「工作內容」
    例:與其說「寫文案」,不如說「每月達到 1000 網站訪客」
  • 把分工圖視覺化(組織圖、任務地圖、責任矩陣)
  • 建立「專案主導人」制:每件事都有一個人說了算

團隊建立第三步:不一定要全職,也可以「先合作,再決定」

不是每一位早期夥伴都需要立刻加入正職,尤其當你還沒有穩定的現金流時,這時候你可以考慮以下模式

類型適用情境風險/限制
短期合作一次性專案,如設計、影片、文案參與感低、不適合核心職能
長期顧問/技術合作缺乏某項專業能力但又常常需要(如法務、工程)成本略高,但可避免錯誤
股權合作找不到付得起的高手,但雙方有共同願景需有清楚的歸屬與退出條款

團隊建立第四步:招人不用複雜流程

新創不用仿效大公司評估人才,但也不能隨便亂找人,這裡有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招募流程建議

  1. 初步評估:看經歷與技能是否符合需求
  2. 任務挑戰:設計試作題,觀察解決問題能力
  3. 文化對談:與創辦人聊理念、壓力因應、過去經驗等

團隊建立第五步:內部訓練

招人只是起點,讓人留下來、發揮價值才是關鍵,以下是常被忽略卻超重要的做法:

  • 做出完整的 onboarding 流程:第一週該做什麼、要認識誰、要學會什麼,一目瞭然
  • 建立信任的對話頻率:一對一回饋、每週 Standup、公開回顧都能降低誤解
  • 營造連結與榮譽感:公開表揚、成就看板等

團隊建立才是公司最強的資產
團隊建立才是公司最強的資產

團隊建立才是公司最強的資產

許多創業者在起步時,把心力全放在產品、資金或行銷上,起步後真正能撐起事業的是一群人,能一起思考、並在困境中彼此支撐的團隊。團隊建立不靠運氣,而靠選對人、規劃對的分工、建立溝通與信任機制,更重要的是,根據各階段需求,慢慢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

團隊建立常見問題

Q1:創業初期需要幾個人組成團隊才夠?

A:沒有標準答案,但一般來說從 2~5 人是最常見的組合,重點是涵蓋技術、行銷與營運三大核心職能。

Q2:找不到技術合夥人怎麼辦?可以外包嗎?

A:可以,但要區分核心與非核心功能,若產品的核心價值在於技術(例如 SaaS 或 App),最好找技術合夥人,外包適合一次性任務,如原型開發、設計。

Q3:團隊成員之間意見不合怎麼辦?

A:溝通機制比解決方案更重要,建立固定的溝通節奏(如每週回顧會)、設定角色決策邊界,以及明確處理衝突的方式,是防止問題擴大的關鍵。

Q4:創業初期有必要設計正式的職稱和組織架構嗎?

A:可以簡單設計,但不要過度形式化,重點是誰負責什麼、怎麼決策、如何協作要講清楚,不需要用很制式的職稱或流程來包裝。

Q5:要怎麼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成為我的創業夥伴?

A:看三件事:願景是否一致、技能是否互補、遇到壓力時是否能站在一起,透過小型合作、試做任務、甚至一起處理過一次危機,能幫你看得更清楚。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SMART 原則是什麼?企業與個人都能受益的目標設定法

▌延伸閱讀:人人都能培養的21種領導者特質,你也能帶出一流團隊!

▌延伸閱讀:打造高效團隊的底層邏輯,團隊合作的 7 大好處與 5 大策略

▌延伸閱讀:從創業者到企業主培訓課程,3大課程讓你創業成功提升事業格局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團隊建立對組織發展之影響

參考資料 2:團隊建立之研究:一個組織的觀點

參考資料 3:團隊建立訓練成效之評估

» 更多推薦:

Epoxy 環氧樹脂地坪有什麼功能? Epoxy 又是什麼?
【2025 海外遊學攻略】如何挑選遊學團?熱門英語系國家遊學費用、遊學團比較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