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式領導是什麼,讓你提升領導力帶領團隊卓越

教練式領導
實戰派企業家
張方駿

幫助人們更富有、自由、快樂
創業家、頂尖企業教練

多次在短短一年內,將企業從零推向破億營收的巔峰,具有卓越的商業洞察力和執行力;精通NAC(神經鍊調整術)、組織行為科學、教練技術與商業策劃,加上大量創業與客戶數據經驗,助力客戶實現質的飛躍成果。

文章目錄

你知道教練式領導是什麼嗎?近年來許多國內外企業,越來越多人開始將「教練」帶入公司,為的就是讓教練來協助公司發展,為什麼呢?

身為企業主在帶領公司時,面對外在有許多競爭壓力,想要企業茁壯,內部夥伴就相當重要,領導方式如果採用傳統上對下的「管理」方式,要求夥伴執行目標,往往容易讓團隊進入負面內耗循環,造成人才流失。

因此與其用「管」人的方式領導團隊,依據我過往企業教練經驗,透過這堂教練式領導課程領導哲學,培訓許多企業主採用「教練式領導」的方式,讓許多企業主學會什麼是真正的領導力,不只能培育人才,學習傾聽互動的方式,讓人員創造自我驅動力,更帶動團隊成長。

教練式領導是什麼?

教練(Coach)是什麼

在討論教練式領導之前,先來了解「教練」這個詞是什麼。
源自於 1970 年美國網球傳奇教練湯瑪士・高威(Timothy Gallwey),他在教導選手時發現,運動員在訓練過過程中,時常會因為內心雜訊干擾,失去原本的外在表現,然而運動員本身並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因此為了幫助運動員排除這些障礙,教練的角色就是從旁透過啟發式對話、引導、解決問題,讓選手能發會潛能。

教練式領導的定義

有了教練得概念,許多企業家也認為需要教練來協助自己的公司經營成長,因此引入教練進入企業管理中,最知名的是在矽谷一位頂尖的企業教練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他是協助蘋果賈伯斯(Steve Jobs)一路從瀕臨破產到創造蘋果商業巔峰,還有谷歌執行長皮查、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等都是他協助對象。

教練式領導(Coaching leadership)就是透過教練方式(Coaching)用專業陪伴的角度,引導他人能自主性的產生想法、突破盲點以及行動上的改變,這樣的領導風格在企業內能讓領導者與夥伴之間的合作,通過提問、傾聽、回應,並幫助夥伴發覺自己的潛力,解決問題,激發他們學習成長,進而持續追求卓越!

為什麼企業需要教練式領導-領導者常見的問題與困難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發現企業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就是「人」,如果無法帶領好內部團隊成員,那麼在經營上就較難有共識,難以往共同目標前進,因此列出 2 個最主要的問題,包含

1. 人才無法發揮潛力

人是經營事業成敗很重要的關鍵,也是經營事業的資產,當企業主招募時看中夥伴的專業能力,但在領導的過程中,為了讓夥伴達成目標,要求他照著你的方式進行,往往執行起來會跟你的想法有差異或不如預期,導致夥伴的潛力無法發揮。

甚至夥伴沒有動力主動去學習新技能,尤其現在面對科技進步、市場快速變化之下,失去競爭優勢,因此經由教練式領導能幫助夥伴找到工作動機,讓他們感受自己重要性,發揮超乎預期的能力,來提升整體團隊發展。

2. 團隊向心力不足

相信在帶領夥伴的過程中,一定會遇過消極執行任務、被動等待命令或接收指導之後缺乏創造力等狀況,感覺團隊運轉不起來,整體士氣低落,這個象限可能源自於夥伴對於公司目標缺乏認同,對於自身價值感質疑;進一步延伸,如果團隊內時常是用「上對下」的聽令模式,容易讓夥伴變成「你決定就好」、「好像做什麼也不後有改變」等心情,使得整體溝通不順,夥伴對任務沒有熱情,影響整體協作的效率。

教練式領導則強調開放性的溝通,創造一個可安心與信任的對話空間,讓企業主通過聆聽與引導過程,在了解夥伴的真實想法後,能清晰地傳達組織目標,有效縮小團隊內的認知差距,往共同目標邁進。

教練式領導的理念

教練式領導是以人為本

教練式領導是以「」作為出發點,具有同理心照顧夥伴的情緒,以關心的角度,關注每位夥伴的需求、能力,並且釐清目標,制訂發展計畫,讓每個人相信自己都有獨特的價值,透過適當的支持與挑戰,讓夥伴找到工作中的意義,在組織中實現個人成長。

教練式領導能激發潛能與引導

相信每個人都具備「專家能力」,以信任取代掉過往的「指導式領導」,轉變成正向引導的方式啟發夥伴遇見困難時,能主動尋求解決方案,激起內在動力,用鼓勵與支持的話語,促使他們思考還有哪些可能性,幫助夥伴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最佳表現,在過程中提供支援,而非提供答案,進而能引發夥伴創新創造的自我驅動力。

教練式領導 vs. 指導式領導

指導式領導

指導式的領導方式,是藉由看見與發現夥伴問題或缺乏的部分,提出哪些技能需要增強改善,針對目前遇到的狀況直接給予建議,指派具體任務與制定計畫,要求夥伴完成目標任務,也形成了單向溝通,成為被動接受指令。這樣的方式也許看起來直覺又快速,但容易造成夥伴沒有發展空間,照著指示執行任務,久了會失去對於工作與成長熱情,對於公司認同感低。

教練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的方式,由於關注長期發展和潛能激發,領導者透過提問、傾聽與反饋來帶領團隊,這種領導模式強調的雙向溝通,賦予夥伴有更多自主權和責任感,提升創造力和積極性;所以當團隊有任何想法時,不會主動提供答案與意見,反而是以提問方式反問。

例如:為什麼產生這樣的問題?有沒有什麼其他方案呢?有什麼可以協助呢?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夥伴思考解方,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影響後續同樣情況時產生行為上改變,是一種可持續性的效益。

指導式領導教練式領導
目的傳遞指令與標準,確保目標迅速實現激發員工潛能,協助成長,聚焦長期發展
執行方式單向溝通,明確指出應執行的計畫雙向溝通,通過提問、傾聽、反饋
特點1.被動接受指令,專注於完成工作
2.直接提供解決方案
3.確保短期內目標達成,但成長受限
1.主動解決問題,負責自己的發展
2.幫助夥伴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
3.增強夥伴自信心、責任感和創造力

教練式領導對企業帶來的好處

教練式領導對企業帶來的好處
教練式領導對企業帶來的好處

增加員工自主性

教練式領導能讓夥伴能夠了解自己的重要性,賦予他們權利,提升責任感與自主參與度,讓他們感受自己被尊重與支持,就像當在討論公司某項目標設定或是規劃時,由於不在只是接受指令,而是能成為實際規劃參與者,會讓他們更願意投入與執行,進而提高整體參與度。

提升團隊能力

由於教練式領導著重在「人」身上,當團隊面臨技術挑戰時,領導者從旁站在鼓勵夥伴嘗試用不同方式解決,並提出適當的指導反饋,讓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得以成長,因此透過引導增強習動力,讓人更自發性提升個人技能,同時也能帶動整體團隊能力向上,增強組織的競爭力。

提高團隊績效

當團隊能力能夠持續不斷培養與提升,每位夥伴具備各種不同專業,經由教練式領導幫助夥伴持續發揮潛能,在面對公司目標時就會有更多別於過往的創新想法與做法,彼此之間能激盪出不同的化學效應,對比於權威式帶領,下達指令要求夥伴執行目標的方式,是更容易提高團隊績效。

建立彼此信任感

當夥伴感受到被支持、被關懷與尊重,心中就會更踏實,教練式領導帶著同理的角度,領導者持續提供正向的反饋,打造具有安心感的環境,也讓夥伴會更願意信任團隊;當夥伴對團隊有信任感,對於領導者來說,就能有效的提升營運管理,帶領團隊前進。

獲得團隊成員反饋

理解團隊成員的想法,也是團隊成長的必須,注重雙向溝通的教練式領導,讓夥伴不在只是聽從領導者的單一輸入,多了彼此之間的互動,可以從夥伴那獲得更多對於團隊的反饋,將這些意見納入往後的決策,會讓夥伴感受自己聲音被聽見,形成正向的循環,也讓夥伴更認同你的領導力,再往後也會更願意發聲。

增加問題解決能力

鼓勵夥伴自主性思考,並嘗試用不同方式解決,每一次遇到問題時就是一次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機會,因此領導者在團隊問題產生時,不應該帶著苛責的態度詢問,而是引導夥伴討論不同狀況的優劣比較,而非直接給予結論,透過這樣練習培養批判性思維,讓團隊在面臨挑戰時更能靈活應對。

提高客戶滿意度

當夥伴獲得許多內部支持時,對外就更容易有動力與能力去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是身為企業領導者最想看見的,教練式領導不僅能注重夥伴能力,能同時讓他們感受工作價值,專注於眼前的任務,藉此針對客戶的需求提供建議,獲得更好的滿意度。

培養內部人才

教練式領導提升夥伴能力,激發潛能之餘,更重要的事情是同時提升夥伴變得更卓越,為團隊組織發展培養人才並且賦能,讓領導者提高夥伴能力時能同時留住人才,成為你團隊中的得力助手,減少對於領導者事事依賴的習慣,讓企業主有更多心力在發展事業與未來規劃上。

如何導入教練式領導到企業內

如何導入教練式領導到企業內
(圖片來源: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參加培訓學習

企業主想要將教練式領導導入自己的企業內,企業主必須完全認可並且以身作則,才是成功的關鍵;再來是參加相關培訓課程,來了解教練式領導的概念與心法,並且了解要如何成為一個教練的角色,成為好的領導者。

想學習經過實戰訓練的教練式領導課程,這堂由張方駿教練領導哲學,會帶領各位企業主了解世界百大CEO的領導心法,並將我過往企業教練執行經驗精煉,透過實際演練,協助每位企業主可以落地執行,學會領導技能,推動團隊成長。

納入企業文化

身為企業主也是公司最好的領導者,身體力行之餘,可將教練式領導納入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並且明確告知內部夥伴目前執行教練式領導,讓團隊能有明確的共識,共同朝向這個期望,同時明確說明教練式領導執行的益處,讓更多不熟悉的夥伴可以了解與認同。

追蹤評估

企業主在初期導入教練式領導可以先從小範圍執行再逐步擴展,可以針對特定夥伴或部門實行,接著制定評估時間節點,定期與夥伴進行會議了解導入教練式領導的效益與收集反饋,鼓勵夥伴可以提出明確想法,從反饋中不斷調整策略,更可透過評估過程,強調雙向溝通的重要性,提升夥伴的參與感增強團隊凝聚力。

持續學習和改進

教練式領導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時間訓練與練習,因此持續不斷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實際運用在企業內,並且根據團隊需求應用不同的教練技巧,隨時進行滾動式的調整。

也可透過聘請外部企業教練,來為企業進行定期審核,確認教練式領導的執行狀況,擔任過許多企業的企業教練的我,自身經歷也帶領許多企業主學習教練式領導,定期輔導讓他們可以懂的如何「領導」團隊,讓團隊績效越來越卓越。

執行教練式領導 4 個核心步驟

在實踐之前,須先了解教練式領導最主要的四個執行步驟,透過這四個步驟讓你可以有效的領導夥伴

執行教練式領導 4 個核心步驟
執行教練式領導 4 個核心步驟

1. 深入且精準提問

教練式領導提問是主要核心,問對問題能引發自主思考,幫助夥伴釐清思路、找到答案,避免帶入主觀意識的提問或是封閉式問題,應該採用開放式提問刺激夥伴有更多想法,藉此激發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高度覺察與聆聽

過往領導者時常會打斷夥伴的回應,但其實學習聆聽才能讓領導者可以更全面理解夥伴的想法,了解夥伴的觀點、擔憂與願望,感受其中的情緒,讓夥伴感受到想法被理解,進而有更深入的溝通,對話中只需給予引導式的回應,讓夥伴知道你認真傾聽的態度。

3. 理解並區分語意

做為教練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能理解並區分語義釐清對話中的事實、假設,需要能辨別夥伴陳述的意義。

舉例來說,當夥伴提到某個計劃行不通時,可以先重複話語確認理解是否正確,接著再提出具有建設回應,如:是因為目前有什麼資源需要補足嗎?讓溝通可以更到位而非只是假設性的確認,這是身為教練很重要的辨別能力。

4. 提供反饋和認可

在教練的過程中,教練式領導是針對所聽到的訊息,理解與觀察事實後,再給予適當的回饋,這個回饋可有更多事實與支持性的語言回覆夥伴,然而回饋不單只是誇獎認同,還要點出你所看見的問題,以及有哪些能持續增長的空間,給予挑戰讓夥伴能持續前進。

執行教練式領導應避免的問題

不要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工具

教練式領導時,最常見的問題是看到夥伴有問題時,就很容易想要給予答案或是單純的直接糾正,但實際上應該要打造一個中立的思維,帶領夥伴討論問題,引導他們分享自己想法,提供建議與策略讓夥伴可以理解,並願意嘗試。


缺乏聆聽不斷說話

聆聽是教練式領導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不斷打斷夥伴講話,是不容易理解問題在哪,因此應該少說話、多傾聽,即時過程中有了答案,也要花時間觀察問題的根源,避免在指導時只是看到表面的狀況;如果說當夥伴說得少的時候,也要適時引導夥伴說出更多想法,這樣也能讓夥伴感受到你的關心,願意多聽他們說。

超越界限

教練式領導如與夥伴討論到個人發展和職涯發展時,也許容易有一些模糊地帶,越界到夥伴的個人生活問題,為了避免這樣的不適問題,在一開始就應該設立明確的限制,讓雙方的對話有界線,也能展現出專業,並尊重隱私,打造良好的信任基礎。

時間密集度

教練式領導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身為領導者可能會發現自己需要花大量時間與團隊成員互動,尤其是團隊很大的時候,時間所需更多。因此可以評估優先順序來做調整,確認團隊成員中,指導受益最多就將精力集中過去;甚至也可授權其他成員擔任指導角色,均勻分配指導,帶動整體團隊成長。

執行教練式領導(Coaching leadership)四個核心步驟
(圖片來源:Photo by The Jopwell Collection on Unsplash

教練式領導讓你有效領導團隊

導入教練式領導在團隊中,學會領導的技巧,不僅可以大幅提升企業主與夥伴之間的溝通與對話能力,更是能夠掌握對於人的理解,帶領團隊達成更好的績效;而企業主帶頭引進教練式領導最好的原因是,能夠讓團隊與公司價值觀保持一致,更能加強企業文化,對於推動公司成長非常有助益。

關於教練式領導常見問題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1:教練式領導力目前研究重點與未來方向 以文獻回顧進行質化分析
參考資料2:教練式領導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應用
參考資料3:領導行為與工作績效的關聯性,以組織文化為干擾變項,情緒管理為中介變項

» 更多推薦:

2025電子產品10款熱門推薦:抽獎、贈禮、行銷活動必選3C/家電!
生酮飲食是什麼?有哪些副作用?一週菜單推薦可以這樣吃!

更多精選文章
搜尋更多優質好文
更多精選文章
本周熱門文章
返回頂端